大学的雨夜,一个女生窝在宿舍里看书,心里却一直在想“他怎么还没打电话过来?”……突然,好像听到充电中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但转眼看过去的时候,它还是老老实实的黑着屏……
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路过一个“歌舞升平”的广场,早已习惯了那“最开怀的歌声”。有天下雨了,没有一个大爷大妈来跳舞。看着空荡荡的广场,耳边难道不会响起那熟悉的旋律?
这些出现“幻觉”情况几乎人人都会遇到,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脑中的“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如果认识出了点问题,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就出现了知觉体验,幻觉就产生了(这和错觉还不一样,具体可自行上网搜索)。正因为如此,3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对,就是发明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的那位)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烧脑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感觉不能总是被信任,那如何区别幻觉和现实呢?
讨论这一问题的哲学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此处略去一万字……),但科学往往才是最简洁的答案。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发表在Science 上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区分幻觉和现实,是因为人脑中有一种检查机制,评估感知输入和脑中的期望与信念,以保证时刻处于现实视角。当这种内部检查失效时,人就会产生幻觉。这一发现为更好地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指明了方向。
没有参与该项研究的渥太华大学神经学家Georg Northoff赞赏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向最终发现幻觉产生机制和与之相关的脑区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早在19世纪90年代耶鲁大学就开展过这样的实验,研究者让被试者们看一张图片,并播放音乐。当音乐停下,被试者们看着图片,仍然觉得“听”到了之前那段音乐。本项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耶鲁大学精神病学专家Philip Corlett博士称,这些例子表明,当人脑对外部世界的期望和信念强于从现实世界获得的感官证据时,幻觉就会发生。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研究团队决定将耶鲁的那个实验在四个不同的群体身上重复一遍。这四组人分别是健康人、没有幻听的精神疾病患者、有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述经常幻听但未寻求医学治疗的人。
研究者先给被试者们看一张棋盘的图片,同时播放一段1千赫兹、1秒长的声音,这样被试者就会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看到图片就会产生对声音的期待。之后测试开始,在播放棋盘图片的同时,科学家会不定时地改变声音的强度甚至有时完全关掉。被试者们被要求如果听到声音就按一次按钮,而且如果越自信没有产生幻觉,按按钮的压力就要越大。研究人员同时利用磁共振成像来记录被试者们做选择时的脑活动状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找试剂”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找试剂所有。如需转载请与4008-955-95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 载使用时须 注明来源“找试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3.本网评论版权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2019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23家化工企业14家医药企业上榜!(附完整榜单)
2019-08-02 14:03:04西陇集团成员——上海西陇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试剂网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沪(普)应急管危经许[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