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在气体分离与储存、催化、荧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此同时,多孔结构赋予MOFs一定的“柔性”,使其在光、电、热等外界刺激下,能够实现结构和性能的可逆转变。例如,晶态—晶态、晶态—非晶态可逆相变等。近年来,具有可逆相变的MOFs在气体分离、荧光、磁性、催化等领域均表现出可控的性能转变,但在电学领域的研究尚未展开。电学双稳态材料在储存、开关和传感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相对于传统无机相变材料,MOFs相变所需的外界条件更加温和。因而研究MOFs在可逆相变过程中电学性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徐刚研究员(点击查看介绍)首次报道了MOFs材料在晶态-非晶态可逆相变过程中的电学双稳态现象。作者发现,Cu[Cu(pdt)2] (pdt = 2,3-pyrazinedithiolate)可以通过加热和溶剂浸渍的手段,分别实现晶态到非晶态、非晶态到晶态的转变。作者通过粉末衍射、CO2吸附等手段对非晶态MOFs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图a, b)。在相变过程中,Cu[Cu(pdt)2]表现出可逆、可调控的气体吸附和电学性能(图c, d)。在无机相变材料中,非晶态相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导电性。这是由结构的长程有序受到破坏引起的。有趣的是,晶态Cu[Cu(pdt)2]在转变为非晶态材料之后,导电性反而提高了130%。
为了弄清非晶态Cu[Cu(pdt)2]导电性提高的原因,作者详细地比较了其晶态和非晶态下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发现Cu[Cu(pdt)2]在晶态到非晶态的转变过程中,配体和金属中心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价态也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以得出,MOFs框架的坍塌主要是由部分配位键的断裂引起的。通过键能计算发现Cu-N键键能最弱,因而最有可能断裂。除了键断裂过程,EXAFS (X-ray-absorption final structure) 测试表明,非晶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Cu-S键。Cu-S键为电子的传递提供了新的途径,对非晶态中导电性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找试剂”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找试剂所有。如需转载请与4008-955-95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 载使用时须 注明来源“找试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3.本网评论版权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2019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23家化工企业14家医药企业上榜!(附完整榜单)
2019-08-02 14:03:04西陇集团成员——上海西陇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试剂网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沪(普)应急管危经许[2021]205431(FYS)